9月27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区内林草专家前往汝箕沟贺兰山大峰煤矿露天采坑生态修复治理现场了解情况。
走进贺兰山汝箕沟内的大峰煤矿露天采坑生态治理修复现场,便走进了植被生命恢复现场。一株株让记者叫不上名字的植物顽强地生长在煤干石和矿渣堆上,许多地方已连成了片,远远望去生机盎然。
“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在煤干石、矿渣堆上长出植物!”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贺兰山保护区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技术及模式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刘秉儒,指着眼前一大片生长在煤干石、矿渣堆上的植物兴奋地说。
2018年6月,国电神华宁煤大峰煤矿采煤基地生态修复技术及模式研究启动,示范面积7万平方米。
此后,刘秉儒带领20余名科研工作者扎根大山深处,经过一年多艰苦努力,国电神华宁煤大峰煤矿露天采坑生态治理修复已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目前,刘秉儒带领科研团队,选择出20余种适宜在此生长的乡土植物种,并将7万平方米示范推广区,划分成28个不同试验小区进行植物物种种植,各试验小区植物种植成活率在30%至60%。
今年9月下旬,国内和区内一批生态领域专家先后前往治理现场察看治理试验情况。“通过人工促进在煤干石、矿渣堆上长出植物很不容易,让我们看到了贺兰山生态治理修复的希望。”专家们对刘秉儒带领科研团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的众多试验成绩表示赞赏。(宁夏日报记者 鲁延宏 文/图)